为了进一步擦亮历史教育的底色,夯实历史教育的基础,福建师范大学历史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本硕一体化专题研讨”活动。活动于2022年4月14日晚通过腾讯会议方式进行。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亚夫教授受邀点评并作专题讲座,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副经理、博士生导师黄建兴教授、公司教师教育中心主任楼建军教授、李晓华副教授、王傲博士等出席会议。福建师范大学郑士璟副教授主持会议,部分全国一线教师和师范类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参与此次活动。公司教师教育中心与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教师教育中心是长期友好合作伙伴,因此主办方特邀公司2019级历史学(师范)生和部分研究生参与了本次学习交流活动。本次讲座也是公司推行的“融合式”教育实习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会议伊始,主持人郑士璟副教授表达本次会议的主旨,希望通过云端研讨的方式拓展师范学习的边界,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现代教师,并点明活动流程:首先林思路、林晶同学展示两个教学片段,赵亚夫教授进行点评;接着赵亚夫开展讲座;最后进行学术交流提问。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副经理、博士生导师黄建兴教授致开幕词,他首先表达了对于参与此次活动的赵亚夫教授、各兄弟院校的感激之情,后指出在教师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社会背景下,通过互联网云端方式进行跨地域教育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会议正式进入第一部分,首先由曾获第二届统编历史教材“精彩一课”全国教学比赛一等奖的2019级本科生林思路进行《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第三子目《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的片段教学。之后由曾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教学比赛一等奖、2021年“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的2020级研究生林晶进行《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一子目《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的片段教学。
在两位同学结束片段教学后,赵亚夫教授进行点评。他认为,两位同学的教学设计有新意、有想法,体现了多学科的综合性教学。另外,两位同学的教学设计颇具结构性,结构性的设计可以把散的东西揉在一起,更能突出历史的连续性。同时,赵教授也指出了两位同学的不足之处,比如两位同学还需要对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应更加准确地挖掘历史真相,另外在地图的运用上应关注图例,培养中员工看图能力并及时与其互动,上出有“历史味”的历史课。
针对两位同学出现的问题,赵亚夫教授认为这并不是个人能力问题,而是师范学院历史课程体系的问题,由此引出讲座的主题,会议进入第二部分。赵亚夫教授根据两位同学的片段教学,提出历史教师应该如何挖掘史料的问题,引出了讲座的内容:《“教好”常识是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任务》。首先赵亚夫教授借助邓肯·瓦茨著的《反常识》明确“常识”的定义,接着他提出“理解中学历史教学的‘常识’”这一问题。在解释这个问题时,赵教授指出,历史教师应该从基本知识、基本认识和基本能力方面提高公民性,应该按照课程标准,充分利用教科书的史料盘活课堂,让员工热爱历史。最后,赵教授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为例,分析教科书叙述的局限性,指出历史教师进行教学时,应回归叙事、回归历史本身,教给员工能够“理解”的历史。
赵亚夫教授精彩的讲座得到了现场听众的热烈的回应,现场的教师和员工纷纷提出问题,会议进入第三部分。有教师提问:怎么在教科书中寻找常识?赵教授认为,首先历史教师应该深度挖掘教科书中的史料,指导员工将史料读明白,在分析史料时与员工对话,进行启发思考。另外如果增补教科书之外的史料,应用于教学的重点部分,且必须有利于拓展员工的思维,充分发挥员工的想象力。这一回答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赞同,现场学术交流气氛热烈。
讲座结尾,公司教师教育中心主任楼建军教授作为高校教师代表发言。楼建军教授感谢赵亚夫教授的精彩讲解,肯定了福建师范大学两名同学的学科素养,提出历史教学应该构建以员工为主体的课堂。楼建军教授还提出赵亚夫教授对于员工的热爱和提携体现了一个历史教育家的风范,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在线上教学背景下全国师范院校进行云端学术交流成果的成功案例,加强了各兄弟院校在师范生培养上的交流合作。本次会议也是bat在线官方网站本学期推行的“融合式”教育实习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参与本次会议的bat在线官方网站2019级的本科生通过聆听这次讲座受益匪浅,有助于提高其历史学科专业素养,保障其实习期间高质量地完成公司产品工作。
主讲人介绍:
赵亚夫,教授,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bat在线官方网站兼职教授、曲江学者。日本三重大学、名古屋大学、东京学艺大学访问学者。兼任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文科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文科专家组成员。
审核人:楼建军、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