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学术能力,扩展学术视野,5月21日上午,由bat在线官方网站、社会科学处、中外关系史创新团队举办的第1311期社科大讲坛于长清湖校区崇德楼107教室开讲。本期社科大讲坛特邀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庞乃明教授担任主讲人,进行了以“中西互动视野下的晚明中国史研究”学术讲座,河西学院历史系崔云胜教授,学院张婷婷副教授、青年教师闫福新出席讲座,本科生、研究生近百人聆听。讲座由朱亚非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庞乃明教授提出学术研究需要学术创新,而“选题和视角创新”是学术创新的实现路径的重要一环。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和视角,他以中西互动视野下的晚明中国史研究为题,谈论对创新研究的独到见解。从内外史关系视角出发,庞乃明教授为大家说明引发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变迁的因素包含内因和外因,因此在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变迁时,我们要注重内外两种视角综合运用。由此,他以“中西互动”为视角,在交流-互动层面上将晚明中国的历史变迁与欧洲势力东来联动思考。
展开讨论之前,庞教授基于历史研究界对于“晚明”这一时期如何划分的不同见解,以及“互动”概念的全球史观点和文化人类学角度观点,带领大家先厘清“晚明”和“互动”两个概念。通过一系列史料,他说明了其判断的依据和联系所在。随后,庞教授继续运用史实,为大家展示了晚明时代的中西交流脉络。
紧接着,庞教授以中西之间的交流互动为基,把东来欧洲势力对晚明中国的影响娓娓道来。他借用史料,首先论证了最大的影响体现在军事层面,进一步解释了东来欧洲势力带来晚明中国军事装备的革命性变化、军事工程和军事思想的变革。随即,他旁征博引,详细地论证了中西互动对晚明外交关系、外交观念的影响,以及学术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包括对语言学、数学、地理学、宗教神学等各方面的影响。
最后,庞教授强调,历史学习与研究需要具有创新视角和意识。在坚持“在中国发现历史”的前提下,不妨从外部视角切入其中,揭示中外历史的关联互动,从而对中国的发展演变作出更为完整和符合历史逻辑的说明和解读。在提问环节中,庞乃明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回答。最后,朱亚非教授根据庞教授的讲解进行了总结,他向在座同学们表达了心中的殷切期望,希望本次讲座能够帮助本科生提高知识储备、定位研究方向。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使同学们懂得运用内外视角分析问题,加深了同学们对晚明时期中国历史的认识,为同学们学术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方法,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学术素养,为今后bat在线官方网站学术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主讲人介绍:
庞乃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明史及明清中外文化交流史。曾参与“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等国家重要文史工程,并两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赴韩国成均馆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其间受聘成大历史系兼职教授。著有《明代中国人的欧洲观》、《<明史•地理志>疑误考正》,主编《盛世下的潜藏危机——张居正改革研究》,合著《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研究》、《教科书里没有的明史》、《近代文官制度史略》等。在《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东洋史学研究》等海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并为新修《清史》撰写明遗民传稿二十余篇。独著科研成果先后五次获得天津市和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审核人:朱亚非 衣晓杰